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网 / 社会聚焦 / 正文


都匀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都匀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都匀市发展和改革局

                                                                     O二一年九月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系统提出了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都匀市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关键期。面对“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要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扩内需稳增长、创造高品质生活、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迫切需要。未来五年,按照中央、省和州的要求,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两新一重”的重大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贯彻落实我省“四新”总体要求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贯彻黔南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要求,增强都匀区域性中心城市“引擎”推动,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提升都匀市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意见》《贵州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黔南州“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共黔南州委办公室黔南州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构建绿色便民生活圈助推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共黔南州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南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的通知》《都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重要文件编制都匀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对都匀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做总结,明确今后一个时期都匀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回顾

201412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批复都匀市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是贵州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级市”2016年被列为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按照“遵循规律、道法自然,试点示范、创新驱动,补齐短板、重点突破,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原则,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两大试点任务,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先后荣获2015年度、2017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基础更加坚实。十三五期间,城镇建成区由42.72平方公里拓展到62.8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增加至3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6.74%提高到65.88%。实施老旧棚户区改造1.77万户,改造面积511.27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0个,惠及10392户群众。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 223.39 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 4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到17.3亿元,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2.32亿元,增长80.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62514468元,增长48.9%56.7%。入选“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截止2020年,累计新建市政路125.7公里,市域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217.6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7.48公里/平方公里;新增高铁、高速建设里程53公里、97公里,改造国省道150公里,较“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110%121%789%;构建起内畅外联、四通八达的“四铁三高两快”与“2688”城市骨干路网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高速公路里程达 231 公里,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市”。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5000个。2020年底,全市建成水库24座(中型水库3座,小I型水库7座,小II型水库14座),总库容7053.35万立方米,年供水能力8204.87万立方米。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9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7.64万吨,累计新建改造配套污水收集管网100余公里,已建的污水处理设施涵盖5个办事处、4个建制镇,实现城镇污水收集设施全覆盖,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完成电网投资4.65亿元,中心城区供电可靠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农网“三大指标”优于国家标准。铺设燃气干线193.3公里,城区燃气管网实现全覆盖。开展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工程,惠及3.54万户。都匀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47%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民生福祉更加改善。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财政性教育投入36.7亿元,较“十二五”增长83.2%。新建及改扩建幼儿园21所、义务教育学校24所、高中阶段学校6所,分别新增学位9240个、5200个、3750个,小学学位总量为15082个,初中学位总量为9275个,维修改造学校117所,多渠道补充教师755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3.2%医疗服务不断改善。都匀市现有3家三级甲等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黔南州中医院、贵医三附院和1家二级甲等医院都匀市人民医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5个、行政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88个,实现中医馆及远程医疗全覆盖。现有22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家社会医疗机构,304家药店。文体事业全面发展。覆盖市乡村三级的公共服务文化体系不断完善,市文体艺术中心建成,市文化馆跻身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获评县级国家一级图书馆。养老机构快速建设。全市现有养老床位1058张,养老机构12家,新建及改扩建小围寨、沙包堡等日间照料中心和墨冲、平浪、归兰等农村幸福院。休闲旅游场所逐步丰富。建成三江堰、南沙洲、青云湖、绿博园、茶博园、杉木湖等大批“城市客厅”,形成了“一江多湖多公园”的剑江绿色生态景观带。毛尖小镇、巨升影视小镇、秦汉影视城等大批旅游项目建成运营,“绿博园”顺利建成,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于2020年成功举办,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匀东·贵州饭店”等22个中高端酒店建成投运,全市现共有酒店408家,客房12490间,床位数19259张,其中星级酒店5家(含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城市接待能力全面提升。

    城市新区初具雏形,市区融合加快发展。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都匀经开区围绕旗山大道沿线的核心区集中连片开发,基本形成洛邦、大坪、东冲“一区三园”格局,成功引进贵州广得利、东明纸业等一批产业项目,基本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轻工业等工业体系,文化创意、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9年度全省73个省级开发区“发展综合实力水平”考评中,都匀经济开发区排名第17位,较“十二五”末的42位提升了25位。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增强。在都匀市“2688”路网框架下,归兰山大道等连接新老城区及周边县(市)快速干道的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快,长秀路、金钟山路、青云湖大道、归兰山大道北段组成的洛邦组团内部环线基本形成。厦蓉高速、兰海高速、沪昆高速、都香高速、贵广高铁、沪昆高铁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贵阳至南宁的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内联外通的交通路网基本形成。匀东北部改扩建应急供水工程及大坪污水处理厂、洛邦污水处理厂、高铁片区1#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供水保障率达100%G321国道扩建、110kV都江黄T支线、220kV马都线等电力迁改重点项目完成。5G网络、地下综合管廊、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都市建设日新月异。匀都国际·茗香苑、天顺华苑等商住综合体不断完善,黔南州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规划展览馆、档案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州委党校、黔南医专、都匀一中、匀东中学、湘才国际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医疗机构异地扩建项目建设加快,高铁东站、杉木湖地下停车场、高铁广场地下停车场等交通客运枢纽及公共停车场已建成,中国茶文化博览园、杉木湖中央公园、幸福村国学文化公园、都匀·国际足球小镇等生态文化公园建设使用,“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城在景中”的文明生态、时尚现代、休闲舒适的城市新区逐步展现。州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搬入都匀经开区办公,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进程加快。新城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聚人能力不断提升为城市东拓打下了坚实基础。

城乡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速,城乡融合发展初具雏形。以“8+X”配套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处置、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等,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908户,同步实施完成改厨、改厕、改圈3623户,扎实推进特色乡镇和美丽村寨建设,平浪镇、毛尖镇、墨冲镇成功创建“全国卫生乡镇”,归兰乡榔木寨、匀东镇格多苗寨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墨冲镇、平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墨冲镇获评省100个示范小城镇。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建成500亩以上样板坝区2个、达标坝区26个,建成现代高效茶叶农业示范园等省级农业园区6个,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万亩,粮食年产量达13.64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

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制约壁垒。全面放开户口迁入政策。凡在都匀市就业创业的人员,均可申请登记本市常住户口。简化户口迁移办理程序,“农转城”无限制,凡都匀市农业人口转为城镇户口,在养老、医疗保险、就业等方面均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本省间户籍迁移实现“一站式”办理,为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它常住人口办理户籍迁移业务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十三五期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607万人,落户城镇人口5.3324万人。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凡是办理《居住证》满1年、有稳定收入或稳定住所的外来人员,与本市居民一样可以享受在计生卫生、教育、公安交管部门的同等待遇,从2014年底国家批复都匀作为试点以来,全市共办理居住证3万多人。

探索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依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都匀市按照到2020年的实施时序,合理分配建设任务和项目。积极推行农业人口市民化。以棚户区改造城中村农业人口转户为抓手,共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农民8803户,30873人,于2017年底前已将上述人口转为市民。将易地移民搬迁、农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和城市综合体项目相结合,实现共融共生。完成易地移民搬迁12393人。积极吸引本市农民转户。都匀市拟定了《都匀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办法》,通过让其同时享受都匀城市、农村优惠政策来鼓励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积极落户城镇,即:转户农民在农村的权益不变,使其永久居住在城区和集镇区,并将其转为市民。

第二节 城镇化问题特征

作为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模式等一系列的综合因素影响,都匀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一些结构性、周期性、根本性的矛盾问题也越发凸显。

城市首位度不高。都匀市作为州府所在地,2020年的城市首位度为1.34,相较于凯里的1.72,兴义的2.36都低(此处城市首位度计算使用2城市指数),经济总量在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排名靠后,城市人口规模普遍偏小,在黔南州城市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不稳。同时,瓮(安)福(泉)等黔中县市凭借磷化工独特优势,产城发展自主性强、对匀依赖偏低,南翼县市与都匀的经济协作、产业融合上搭接不深、联系不广,体现出都匀对区域内其他县市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不强,区域性经济、社会等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对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集聚力偏弱,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待提升。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提出,人口进一步向环贵阳区域流动,应力促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城市性质,做足首位度提升工作。

    城市空间布局不优。受地形地貌和历史原因限制,都匀市城市发展格局虽确定了“一江带两城”的规划布局,但老城区居住、商业、政务、娱乐、餐饮等功能仍然过度集中,人口密度达1.65万人/平方公里,交通拥堵、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突出,主城区城市扩容难度大。而都匀经开区目前仍处于产业培育期,聚集人气不足,“老城堵、新城空”的问题仍然突出。新老城区联动发展还简单停留在路通车通的阶段,新区“留人难”还亟需破题,“产业协同、发展联动”的产城融合亟待加强。

    产业支撑能力不足。都匀市一二三产业在经济组成结构上,2020年比重为8.7:17.4:73.9,产业带动能力有待加强。第二产业占比持续减弱、长期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暴露出实体经济发展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关键核心问题。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产业聚集度不够的同时,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销售相对滞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素供给保障不足,服务业散小弱、粗放低效,与州府所在地具有很强虹吸辐射作用的情况不匹配。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度高,支柱产业产生的联动效益不足,新兴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难度较大,经济过度依赖第三产业带动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城乡经济战略性转型更为紧迫紧急,面临既要又要的艰巨任务。

    人口增长面临挑战。得益于棚改政策和房地产开发牵引,全市常住人口近十年间持续增长,占全州比例由13.73%提高到15.16%。“十四五”期间,综合分析全市人口规模扩张面临三个突出挑战,一是国家棚改和房开政策收紧,叠加人口老龄化和自然出生率下行趋势,内生人口增长动能减弱;二是区域竞争加剧,特别是“强省会”战略实施虹吸效应明显,州内中、北部县市明显顺势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人口向贵阳贵安迁移加剧;三是都匀市在工商业领域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和产业集群,兴产聚人任务艰巨。

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一是常住人口增速缓慢。以七普数据为基数分析。都匀市城镇常住人口达34.9万,城镇化率达65.88%,根据2021年上半年监测结果,城镇化率增幅为0.35个百分点,增幅过小。地区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人口外流较为严重,年均外出务工7.58万人左右,目的地主要为浙江及广东等省份。二是脱贫攻坚时代的城镇化路径难以持续。“十三五”期间,完成易地移民搬迁户、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农民变市民共43266人,对城镇化贡献较大。棚户区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短期带动了城镇化率的上升,但城镇化质量不高,农民市民化成本高,相关配套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后脱贫攻坚时代,尚需探索新一轮人口增长集聚的路径。

城市服务升级缓慢。老城区交通体系堵点断点仍然较多(公交站、丁字路、断头路等),居民生活性服务体系陈旧,上好学难、看好病难、养老难、停车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城市空间规划及精细化管控不够,景区景点等城市资源运营水平不高。都匀经开区优质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缺乏,园区供电供水及污水处理等服务供给质量不优。

建设投入面临缺口。十三五期间,都匀市大力实施城市扩容提质工程,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但也形成了债务,今后几年正处于还本付息高峰时期,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政府在公共设施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处理好政府债务和城市投入将是巨大挑战。

城市更新三改推进慢。都匀市棚改项目问题集中在已签订征收补偿协议但未兑现征收补偿款,完成11.29%。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实施后期由于违建房屋拆除协调工作难度大。背街小巷改造资金缺乏,部门间协作机制不健全。

第三节  “十四五时期的机遇挑战

    发展机遇。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社会大局稳定,国家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实施,十四五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国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机遇期。从省州看,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五期叠加机遇期为全省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州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5年排在全省前列,省州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省做大做强黔中经济圈、加快发展通道经济、做强南向开放桥头堡,加之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为都匀市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从都匀看,省委提出加快做大市州重要中心城市,支持其找准特色优势,加快自身发展;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加快提升都匀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把龙头强起来;州委明确提出增强都匀区域性中心城市引擎推动,推动都匀强化功能优化布局做强产业,州委主要领导提出都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圈核心、全州发展的火车头’  ‘发动机’  强创新、占高地、做示范的排头兵州委特别出台《关于支持都匀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都匀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较多的政策支持为都匀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日益凸显的区位交通优势,日益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都为都匀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面临挑战。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必须适应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环境中谋发展。都匀城镇化发展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考验和区域城市的激烈竞争,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差距。黔南州基本形成以都匀为首的多级城市规模等级结构,但中心城市都匀首位度不高,全州经济中心地位不稳固。贵州省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将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与遵义都市圈建设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核心引擎,人口进一步向环贵阳区域流动,虹吸效应越发明显,人口聚集、城市首位度提升都面临挑战。同时,都匀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难度较大、都匀市与都匀经开区深度融合发展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仍然突出,债务化解任务重,创新、人才等要素聚集能力较弱,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距等,都给都匀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按照省、州五大提升工程部署安排,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深化市区融合,高质量建设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州府城市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综合竞争力。紧盯打好翻身仗、重新舞龙头目标,以提高城镇承载力为抓手,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州府所在地的引擎作用,在新型城镇化上率先突破,走出一条“人为核、产为基、山为景、水为魂、桥为链、城为依”的具有都匀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奋力谱写都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第一节 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围绕融入黔中经济区,推动强化功能做强产业,有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发展。围绕新型城镇化总体目标,做好顶层设计,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强调以人为核心,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干净、宜居、特色、智慧的城市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发展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坚持动态调整、持续优化按照城镇发展情况,适时对相关指标和实施计划进行动态调整,持续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及指标体系,提高标准体系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坚持保护优先、历史传承根据都匀独特的历史、民族和人文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和展示历史文化要素和内涵,传承城市历史,维护城市脉络肌理,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

坚持市区联动、加快发展。坚持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绿博园为核心、绿博城为纽带,通过政府驻地搬迁和非公共服务行政功能纾解,推进老城区、经开区一体融合发展格局形成。

第二节 主要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提出“一个定位、两大行动、三项目标、四条路径、五个支撑”的“12345”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一个定位”,即立足“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定位,以两大行动(城市更新行动、人口聚增行动)为抓手,实现三项目标(“十四五”期末,市域总人口62万人、城区常住人口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并通过推进城市功能“补短强弱”、推进产业重构、推进城镇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条路径,强化土地保障、资金保障、文化塑造、项目谋划和招商营商五大支撑,从根本上、结构上、长远上重构都匀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镇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优城镇空间布局、做强城市能级,做优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

    2025年,市域总人口达到62万人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到4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GDP年均增速预期达9%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30亿元、力争达到350亿元以上,人均GDP突破7万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

第三节 指标体系

坚持国家标准和都匀特色相结合,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传统指标和创新指标相结合,按城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四个方面设置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都匀市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一、城镇化水平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1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5.88

70

预期性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34.9

43.4

预期性

地区常住人口(万人)

52.97

62

预期性

二、基本公共服务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2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计划完成率(%

100

100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数(万人)

1.848

2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数(万人)

1.848

2

预期性

3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

93.5

95以上

预期性

学前三年实际入园人数(人)

18426

20205

预期性

3-5 岁年龄应入园幼儿人数(人)

19706

21268

预期性

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113.36

100

预期性

学期末九年级毕业人数(人)

4871

6043

预期性

学期初一年级入学人数(人)

4297

6043

预期性

5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3.18

95

预期性

生源高中在学人数(人)

12510

15466

预期性

15-18 岁年龄应入学人数(人)

13425

16280

预期性

6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4

3.75

预期性

      年末在岗职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人)

2111

2326

预期性

地区常住人口(万人)

52.97

62

预期性

7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5.59

6.36

预期性

年末在岗注册护士人数(人)

2963

3946

预期性

地区常住人口(万人)

52.97

62

预期性

8

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19

3.16

预期性

年末在岗全科医生数(人)

116

196

预期性

地区常住人口(万人)

52.97

62

预期性

9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7.71

8.02

预期性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4082

4970

预期性

地区常住人口(万人)

52.97

62

预期性

1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02

5.51

约束性

出生至不满5周岁的儿童死亡人数(人)

33

32

约束性

城镇区域活产数(人)

5485

5800

约束性

11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数占比(%

10.78

55

预期性

12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51.3

52

预期性

接受健康管理人数(人)

35026

44155

预期性

城镇区域内6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数(人)

68283

84914

预期性

13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6.98

7.1

预期性

14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7.17

41.51

预期性

1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2

11

约束性

16

人均预期寿命

-

78

预期性

17

城镇享有保障性住房户数(户)

8295

9297

预期性

三、基础设施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18

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

57.8

59.2

预期性

公共交通出行量

72600

94592.72

预期性

机动化出行总量

125605

159785

预期性

19

道路网密度(/千米)

8.2

9

预期性

城镇道路长度(千米)

515.43

585

预期性

城镇建成区域面积(平方千米)

62.80

65

预期性

20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

32.2

26.8

预期性

城镇道路总面积(万平方米)

1124.6

1164

预期性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34.9

43.4

预期性

21

城市燃气普及率(%

94

97

预期性

城镇用气人口数(万人)

29.91

45.7

预期性

城区户籍人口加暂住人口(万人)

31.83

47.11

预期性

22

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个)

16.39

30.92

预期性

城镇区域5G基站数(个)

572

1342

预期性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34.9

43.4

预期性

23

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

100

100

预期性

城市供水覆盖范围内的人口(万人)

34.9

43.4

预期性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34.9

43.4

预期性

24

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95

97

预期性

2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7.47

95

预期性

城镇经过处理的垃圾量(吨)

11139.66

17922.63

预期性

城镇区域人口产生垃圾总量(吨)

12735.41

18865.92

预期性

26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四、资源环境

序号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27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54.44

56

预期性

城镇实有住宅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

1900

2430

预期性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34.9

43.4

预期性

28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平方米)

102.33

105

预期性

城镇建设用地(万平方米)

3571.32

4557

预期性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34.9

43.4

预期性

29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21.04

22.1

预期性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面积(万平方米)

734.15

960

预期性

城镇常住人口(万人)

34.9

43.4

预期性

30

城区绿化覆盖率(%

41.6

45

预期性

31

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1.16

2.5

预期性

公共体育场地面积(万平方米)

61.48

155

预期性

市域总人口(万人)

53

62

预期性

32

基本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两馆(图书馆、文化馆)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镇(乡)综合文化站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村(居)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村文化活动站、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覆盖率(%

100

100

预期性

33

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

50

100

预期性

34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98.9

98以上

约束性

城市评价年度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362

359以上

约束性

全年实际监测天数(天)

366

365

约束性

3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

2.67

2.6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8625

41908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468

16118.5

预期性

注:1.人口基数以公布的七普数据为准

2.各项指标数据均含都匀经开区

3.各项比例由两个小项相除而得                                                 

第三章 打造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都匀市作为全州政治、文化中心,要通过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城市东拓等方式,加快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强化培育医疗卫生、教育、康养等高端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人口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夯实其政治文化、科研教育、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中心地位,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打造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第一节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贵州省立足重点城镇群定位做大城市能级。来贵州省城镇空间布局将形成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安顺、遵义2个都市圈为核心六盘水、毕节、铜仁、凯里、都匀、兴义6个城镇群为重点,盘州、威宁、仁怀、德江、赤水、松桃、兴仁、正安、独山、榕江10个重点区域性城市为支点,一批县城和重点小城镇为节点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黔南州将推动“贵惠长龙”环贵阳城市带建设,做强都匀区域中心城市,支持独山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建设,推进瓮安、福泉一体化发展,打造以现代化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推动罗甸、平塘、三都、荔波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县域中心城市。

未标题-2.jpg

优化区域城镇体系。明确“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形成以都匀中心城区为中心,都福-都独快速和210国道、都香高速为发展轴线,墨冲镇、平浪镇、毛尖镇、归兰乡等为骨干,等级规模有序、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一心一轴、一环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体系。一心:都匀市中心城区,是黔南州政治、文化、信息、交通中心,是现代制造、商务办公、商贸物流、旅游服务等城市型产业的承载片区。要进一步促进周边人口向都匀市快速聚集和本地农村人口城镇化,加快形成支撑全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一轴:沿都福-都独快速和210国道形成市域城镇空间拓展的主轴线,沿线布局小围寨工业组团、河阳工业组团和墨冲工业组团,结合王司工业组团共同组成东南工业园区,形成重要的产业空间承载区域,形成以酒类及饮品生产、农副食品精深加工、医药健康生产加工、建材生产加工为主导,商贸物流为配套,特色轻工业等特色产业为延伸,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框架体系。一环:沿都香高速围绕都匀市中心城区形成城镇发展副轴,联系毛尖、平浪、墨冲、归兰、匀东各乡镇。多点:以墨冲镇为重点,积极发展平浪、毛尖、归兰、匀东等多个乡镇,促进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

明确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根据都匀市中心城区规划图,实施疏解中心城区、引导人口东移的城市发展路径。疏解中心城区是指向经开区疏解老城区人口和服务功能,疏解老城区人口过密、交通拥堵、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等问题,提升城区公共服务品质,打造生活更为宜居、环境更为友好的城市空间。引导人口东移是指将城市功能和职能向东转移拓展,在现有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都匀、都匀经开区融合发展,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加快提升都匀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利用都匀东站、厦蓉高速等交通和区位优势,依托绿博城连接东西城区的“转点”优势,同步发展政务、商务、旅游、文化、居住等功能,由点及面加快布局与建设,形成科学合理布局、产城融合的新中心,吸引州、市行政企事业单位主力消费人群、周边县市来匀人员和旅游康养人群加速向绿博城、匀东片区聚集迁移。

第二节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立足贵州南部枢纽做强城市枢纽力。立足区域中心城市定位,依托行政中心和高铁枢纽“两大引擎”发挥“州市”同城优势,利用州府和行政中心的资源优势,推动“四个轮子一起转”,做大做强产业,提质增效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发挥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头作用。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充分依托“四铁三高两快”,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加快发展,强化开放带动,形成以都匀市为中心,加强联系凯里、独山、麻江等周边市县,重点推进“都凯”协同融合发展,建设经贸往来更加密切、资源共享更加便捷的都匀—凯里经济带。推进都匀城市圈重点功能区建设,发挥全州主要产业功能集聚区、人口城镇化重点地区、参与区域竞争核心区作用。积极对接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主动扩容环贵阳产业协作发展带,在都匀经开区和绿茵湖产业园区重点布局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医药大健康及装备制造等产业,完善都匀与环贵阳都市圈紧密联系的交通网络,提升都匀城区综合发展实力。加强与荔波、平塘、三都、独山等贵州南部城市合作,创建生态与旅游发展带,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成贵州南部国际旅游目的地与特色产业基地。持续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联系,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长三角发展经济圈, 设区域级服务中心,集聚高质量公共服务设施,整合各类产业平台,集聚高端服务业、文创产业、信息、中高端装备制造、轻纺、物流等。

未标题-3.jpg

第三节 加快推进城市东拓

推动市区融合发展。借都匀行政服务设施往经开区集聚契机,进一步调整市区教育和医疗服务布局,加快推进都匀市老城区优质医疗卫生、教育等部分功能向都匀经开区转移,实行一院(校)两院(校)区,提升都匀经开区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快整合经开区现有州、市两级产业、公共服务、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推动民生服务等公共基础服务资源向都匀经开区拓展,打造城市东拓高品质空间载体、黔南产城融合发展示范高地。老城区纾解部分行政服务功能,促进老城区行政优质资源向可变现资本转变,腾挪出都匀市城市新经济发展空间,实现老城区同都匀经开区城市深度融合。精心培育杉木湖城市功能区、一中优质教育完整社区、匀东产业园,用35时间培育“城市新中心、产业聚集地”,形成老城区、经开区一体融合发展格局。同时,全面加快都匀经开区规划调整整合,进一步清晰功能定位,突出主导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催生产业链条,盘活闲置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有效盘活低效闲置厂房,带动整个园区发展,力争到2025年将经开区打造成为300亿级园区。

    加快都匀经开区人口聚集。严格控制老城粗放增量。对全市棚户区商业用房、闲置低效用地、违法违章建筑情况进行分类处理,推进生产加工型产业、仓储物流型行业外迁,优化城市生活圈和综合商圈。严格管控老城区房地产业开发建设低效增长,对老城区土地出让和供地指标进行约束,引导改善性购房需求向城市东部转移。推进都匀市产城融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示范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融合协调,不断优化一中心、两基地、三组团空间格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黔南州和贵州省平均水平,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全域城镇化,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园林城市,形成贵州南部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重要增长极。做强城市能级。将老城区存量人口和落户都匀的新增人口聚集到匀东新区,盘活都匀经开区土地要素,把都匀经开区作为城市东拓的重要载体,继续加快医疗、教育、文体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以提高老城区生活环境品质,将部分核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向东延伸拓展,并逐步完善供水、供电、环卫及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疏解老城区人口过密、交通拥堵、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吸引外来人口及部分核心城区人口到经开区居住。到2025形成15万人左右的匀东新城。

优化都匀经开区城市空间布局。以杉木湖、绿博园为核心,沿旗山大道、青云湖大道,加快城市建设发展,形成两心、两带、多点分布城市空间布局。重点加快洛邦、杉木湖、大坪、东冲、绿博园南北带状分布城区组团建设,形成开发区城市核心区。杉木湖组团重点依托黔南州行政中心,围绕服务州直、市直机关干部就近居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建设一批低密度高品质洋房产品。

大力完善商务、金融、住宿、餐饮等设施及服务,打造全州都市CBD核心区。绿博园围绕城市新中心、产业聚集地建设定位,围绕西部文化广场、南部大健康、东部高端商业、北部艺术村四大组团布局,发展一批养生、养老、医养结合的业态,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川渝地区的后花园,大健康医养示范基地、颐养中心。大坪组团重点围绕影视、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洛邦组团重点建设城市商用配套设施、居民住宅小区,配套发展与消费密切相关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态,满足园区与居民就近消费需求。东冲组团重点依托都匀高铁站,围绕旅客集散服务,加快配套商业区主体工程建设,打造特色街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产品一条街、饮食一条街、酒品夜市一条街及仿古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引进星级酒店入驻,加快高铁站汽车停车场建设,规范旅客中转接送服务。集中资源组团开发。规划一个以绿博园为轴心,青云湖大道、旗山大道交汇点为新城区大十字,从173往旗山大道、幸福隧道延旗山大道往东至州全民健身中心一带,重点发展城市新区。按照整体规划、集中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绿博城和杉木湖两个组团。

优化都匀经开区产业空间布局。坚持产业强区,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提升首位产业、潜力产业,持续做优特色产业,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基于开发区现状产业基础、重点项目分布情况、未来产业结构特征,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专业化、专业发展规模化、规模发展高附加值化的思路,形成一区三园十组团的园区空间结构,各产业集聚区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共同构建贵州都匀经济开发区的整体品牌形象。一区:贵州都匀经济开发区。三:匀东产业园、绿茵湖产业园、东南工业园。匀东产业园位于都匀市东侧,重点打造洛邦、大坪、东冲三大产业集聚区和洛邦、匀东、大坪、高铁四大城市发展组团,形成产业集聚区、城市功能组团和生态功能区三大板块。绿茵湖产业园规划园区建设以毛尖大道、绿茵湖大道为骨架依托,整体呈团状发展模式,形成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特色轻工与医药健康产城一体示范区、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区、教育研发区等四个片区。东南工业园,空间布局上采用大疏小密的方式, 形成字型空间格局,交通先行、产业引领、组团发展规划形成河阳工业组团、墨冲工业组团、小围寨工业组团。十组团:洛邦组团、大坪组团、东冲组团、绿茵湖北组团、绿茵湖西组团、绿茵湖南组团、杨柳组团、墨冲组团、小围寨组团、河阳组团。

 

未标题-1.jpg

专栏1  老城新区一体化发展工程

绿博城建设工程:重点推进绿博园二轮、三轮开发项目建设,西部片区打造书法文化广场;南部片区打造黄埔康养小镇、禅意小镇、高端康复医院等;东部片区发展会展中心、度假、高端商住、疗养服务养生社区等业态;北部片区依托现有建筑打造艺术村。

都匀市老城新区一体化发展配套工程:建设都匀市老城区和都匀经开区快速联络干道;完善都匀经开区配套市政道路综合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园区给排水设施,实施洛邦供水厂提升改造工程,实施综合管网提质改造和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建设都匀经开区燃气储配站;完善经开区人居功能,建设生态体育公园,新建或扩建10个幼儿园、中小学,新建或改建5个医院、体检中心、康养中心等医疗机构;完善提升滨江安置区、杨柳街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绿茵湖产业园区路网。

第四章  城市更新行动

大力实施以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背街小巷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行动,切实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

第一节 老旧小区改造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围绕“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五年计划,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到2021年底,完成2019-2020年度30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22个)并启动实施20214个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完成1个以上老旧厂区更新示范项目;集中 3 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6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专栏 2 都匀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老旧小区改造:都匀市富强巷市五交化宿舍、州五交化宿舍、州轻工局宿舍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都匀市414医院上家属区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都匀市西苑沙伦玫瑰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都匀市文峰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都匀市老市公安局宿舍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都匀市前进巷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都匀市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匀市铁路宿舍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都匀市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政府住宅小区、都匀市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个)、都匀市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9个)。

第二节 棚户区改造

继续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攻坚计划,开展新阶段棚户区(城中村)摸底调查,运用市场化方式推进棚改工作。力争2023年底全面消化全市2013年以来的所有38个棚户区改造任务(未完成任务数16个),共改造户数31471户。

 

专栏3 都匀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棚户区改造:都匀市西山工务段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匀市2018绿茵湖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匀市2018年大西门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匀市2017年剑东剑西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匀市2018年剑东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匀市2018年蒙家桥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都匀市2018年匀东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匀市2019年龙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都匀市谢官冲棚户区丁家坡片区改造项目、都匀市谢官冲棚户区螺丝坡片区改造项目、都匀市龙昌棚户区匀酒厂片区改造项目、都匀市龙昌棚户区七星山庄片区改造项目、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2016年棚户区改造项目(2个)、都匀经济开发区2015年匀东镇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2个)。

第三节 背街小巷改造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实施安全隐患整治、道路设施改造、环卫设施改造、门头牌匾改造、墙面里面改造、架空管线改造、绿化景观改造、依法拆违控违等8项基础改造,推进道路路面、道路通行条件、人文景观、街道建筑色彩景观等4项提升改造。用3年时间背街小巷实现基础改造全覆盖,重点示范街巷完成提升改造。到2023年底完成54条重点背街小巷改造,实现全市背街小巷总体干净整洁、秩序规范、设施完善、环境舒适、生活便捷的综合治理效果。

 

专栏4 都匀市背街小巷改造项目

背街小巷改造:都匀市2021年背街小巷改造项目(25条主要包含东方机床厂小区周边道路、物探队小区周边道路、文峰小区周边道路、前进巷小区周边道路、水塔小区周边道路、天乐路、长江路、伯爵美食一条街、兰香巷、纬一路、天池路延伸段、食惠街、云鹤路、建设巷、云宫花城沿河路、大兴街、迎宾路(星力城段)、石板古街、公园北巷、富强巷、前进巷、文明路(大昌隆天桥至旱冰场)、新华东巷、新华西巷、民生医院前道路。)、都匀市2022年背街小巷改造项目(15条)、都匀市2023年背街小巷改造项目(14条)。


第五章 人口聚增行动

第一节 政策聚人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继续实行城市落户“零门槛”政策,全面实施贵州农村籍大中专院校学生“来去自由”的户口迁移政策。创新地方落户各项激励政策,推动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在城镇“应落尽落”。建立健全居住证办理优质服务提升制度机制,持续深化户籍业务放管服改革,推出就近办”“一次办等系列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简化户籍迁移手续。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等权益,支持探索农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权益。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同等待遇政策,健全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快促进社保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的落实。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在对口帮扶城市、黔籍务工人员集中城市建立劳务就业服务站,提升省外就业农民工权益保护力度,建立农民工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利。积极稳妥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增市民和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流入地义务教育保障范围,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至 2025 年,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的就读比例达到 100%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城镇住房保障。推动城市政府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多元化满足农业转移人口的租房、购房需求,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将非户籍常住人口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水平。利用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实物配租等形式予以各类人才住房保障,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

大力实施人才兴匀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扶持力度。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行动加快人才招引聚集,采取全职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引进,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开通绿色通道,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扶持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开通绿色通道。利用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实物配租等形式予以各类人才住房保障,降低人才购房门槛,进一步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税收等方面人才政策。实施智汇都匀”“雁归助匀”等行动。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带动本地经济,提供就业岗位。大力鼓励黔南籍在外大学生和黔南地区高校毕业生留黔南创业、就业,通过政策支持,吸引高层次人才留黔,加快人才聚合效应的形成,吸引人才的加盟。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注重选拔适合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引导和支持都匀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建设家乡,力争在十四五时期,村村有乡贤回归。

 

专栏5 人才兴匀战略

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培养都匀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紧缺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

全民职业培训提能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劳动预备制培训、青年劳动者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专项行动。

工匠培养平台提升计划:整合各类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设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更好满足劳动者多层次多样化培训需求。

都匀传统技艺振兴计划:围绕具有较高技艺水准、经济开发价值、鲜明地域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统手工艺,通过师徒代际传承、进校入企入村专业培训等方式,培养一大批扎根民间的传统技艺传承人和守护者。

农村人才“双千工程”:支持和鼓励千名新时代都匀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支持和引导千名都匀农民工返乡创业。

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工程: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辅助性、服务性就业岗位,如治安巡防、公共产业巡防、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进行托底安置,防止二次返贫。

校企合作工程:采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项目+人才”等方式,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育科技创新骨干人才,每年选派科技人才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深造,协助创建科技人才培训基地,抓好重点行业产业科技创新骨干人才培育。

第二节 产业聚人

强化产业支撑。依托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工业产业、旅游、电商、新型建材、物流、生态特色食品生产以及健康医药等行业,抢抓广州对口帮扶机遇,积极推进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吸引外地人口,促进农村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户、应届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近就地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充分就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确保不仅能吸引来人,还要能留得住人,为城市东拓和一区三园产业空间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支撑。

强化与企业联动。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向社会公布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深入企业和基层宣讲就业政策,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就业困难群体状况,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提供高效就业服务,形成就业保障工作合力。实施中小微企业就业吸纳促进工程、创业者培育工程,进一步提升吸纳就业能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就业创业的浓厚工作氛围。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并按培训政策给予培训补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利用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开展针对性创业技能培训,以城镇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促进人口迁徙落地。

    优化城镇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加大对易地扶贫和地质灾害等搬迁群众的就业扶持,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实现11人以上稳定就业。鼓励人才科技创新创业,设立扶持基金补助创新中小微企,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形成黔南区域创新中心。

 

专栏产业聚人

特色轻工:贵州蒂菲尔服饰生产项目、都匀百裕服装厂建设项目。

健康医药:都匀经开区中医药产业园、都匀市防疫防护用品生产基地项目、都匀市中药饮片生产项目、佛克斯康医疗器械建设项目、澳辉生物医疗科技项目、空心胶囊生产线建设项目(二期)、贵州金苗方药业有限公司。

特色食品:都匀市茶叶深加工生产项目、贵州都匀市酒厂迁建项目、小茨科技刺梨精深加工生产项目 、都匀市年产2000吨茶食品生产线项目、小引子油及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国合冷冻速冻汤圆水饺熟食制品生产项目、“剑江”啤酒生产线改造项目。

其他重大项目: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广州产业园(三期)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洛邦供水厂提升改造工程、东升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启动区)、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商业广场加油站建设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电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黔南·广州产业园提质改造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项目(一期)、都匀经济开发区都凯大道1号加油站建设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科技路(G321国道旁)加油站、都匀经济开发区西塘路(高铁东站旁)加油站、都匀经济开发区西塘路(高铁东站旁)西塘路二号加油站、都匀经济开发区都凯大道2号加油站建设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燃气储备站建设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大数据建设项目、黔南州驾驶人综合考试中心建设项目、黔南金田阳光小商品城建设项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B区)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黔南农产品电商仓配港项目。

中小微企业就业吸纳促进工程:通过过市财政从中小微企业上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地方留存部分中给予一定补助的方式,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进一步提升吸纳就业能力。

创业者培育工程:对创业人员进行创业引导和创业能力培训,实行“政府领导+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培训。

第三节 环境聚人

全力打造康养之城。依托自然气候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较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实施大健康和养老服务创新发展工程。以绿博园为依托,推进阳光森林康养示范区建设,推进养生保健、康复疗养深度融合,高质量打造一批医药型、山水型养生休闲、疗养康复基地,建设一批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养生养老机构、养生保健特色酒店以及一批集休闲、养生、保健、疗养和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培育扶持一批康养产业领域的知名产品和品牌企业,发挥医养融合旅居康养等消费潜力巨大领域,积极吸引候鸟式人群,发展高端候鸟型地产,持续放大以产兴城、以业聚人的磁场效应

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建设与风貌管理,突出“显山露水、步桥渗绿”格局,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人文风貌,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建筑美观、配套完善、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周边县市和发达地区人口在都匀购房落户的吸引力。都匀经开区片区要围绕“一湖一城两园”(杉木湖、影视城、茶博园和绿博园),打造公园城和生态城,以优良的居住环境品质拉动人口聚集和东移。

 

 

 

专栏7 环境聚人

康养项目:都匀市外环东路二期老年康养中心(康养医院)项目、都匀市自然康养医疗建设项目、都匀市高端康养服务中心项目、都匀市青云湖康养示范项目、都匀市医疗康养中心项目

城市品质:杉木湖畔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贵州广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题西林壁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2016年棚户区改造(B区)、洛邦新城建设项目(一期)、鸿申翡翠城、黔南中投置业有限公司中投蝴蝶谷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宏际·梦时代广场、宏际·风情园、匀山美庐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黔南逸恒置业有限公司北大资源·紫境东来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一期)、黔南金田阳光小商品城建设项目、飞洋华府建设项目、天顺华苑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匀上·香格里拉、千景樾园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匀都.茗香苑、黔南中达昕置业有限公司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城市中心综合体建设项目、黔南州总商会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路缘轩小区建设项目、体育花园建设项目、绿博城建设项目、洛邦新城建设项目(二期)、东晟集团商贸综合体、杉木湖景区建设项目、清水江公园建设项目、城区公厕建设项目。

第四节   要素聚人

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州府所在地优势,盘活居住、医疗、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存量,积极引入增量。

推动居住品质提质升级。出台都匀老城区房屋限量供应政策,严格控制老城区土地出让。放开二手房交易,简化优化二手房交易审批程序,促进二手房交易量,对农村人口进城购房等购买二手房且属首套房的,应给予更大优惠支持政策。提升老城区和经开区住房周边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针对不同购房消费群体实行差异化供给,利用居住品质、工作区位、优质教育等不同需求,吸引外来人口购房和长期居住。

强化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基础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推进配套教育设施建设与住宅小区建设的“四个同步,强化教育设施规划项目落实的刚性和强制力。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扩大城镇学位供给。依托黔南师院、黔南职院、贵州省经贸学院、机电技师学院、二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瞄准贵州南部县、市和云南、广西生源,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形成贵州省南部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核心。同时通过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业转移人口的招生规模。

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市医院创建国家三级医院,提质改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小区医疗卫生、托育设施配套、提升医疗卫生高质量服务能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5G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医院信息集成平台。


 

第六章 推进城市功能“补短强弱”,做优城镇品质

第一节 实施城镇路网优化提升工程

加快实施都匀市政路网建设,构建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优化道路线型,畅通振华南路等6条“瓶颈路”、联通毛尖大道—红牛大道等9条“断头路”,提高次干路和支路的密度,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9公里/平方公里。优化建设非机动车道、步行道等慢行网络,建设过街设施、残疾人无障碍通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在中心城区及交通流密集区建设形成连续、成网的公交专用道,设置分时段公交优先道,协同衔接各类公交方式,建立智能公交管理系统,完善公交体系,确保社区居民步行10分钟能到达公交站点。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新增城市绿道50公里,合理规划布局城市消防应急救援通道及救援站。健全小区内停车场配备,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2500个。到2025年,构建外连顺畅、内联便捷、服务优质、交产融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将部分特色优势领域列入全州、全省、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程,支撑都匀建设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

专栏8  城镇路网优化提升工程

道路基础设施:G321都匀团寨至辣子关公路改扩建工程、都匀市2021年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G210线大河桥危桥改造工程项目、都匀市文明路延伸段(东山隧道)道路工程、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毛尖大道师院段(红牛大道连接线)、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洒金谷路(都惠路)、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小围寨大桥改扩建工程、G210都匀敬老院至小围寨公路、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天池路、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交警支队一号路、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东山联络线A1路、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聚旺家苑南侧道路、都匀市西山大道南段建设项目、X903都匀栋青树至平浪公路、S206都匀市毛尖至摆忙公路、都匀市都匀经济开发区凯里城际铁路、都丹快道(都匀段)建设工程,6号道路建设工程(A段)、旗山大道和34号路两条市政连接道路建设工程、27号路建设工程、10号道路建设工程(c段)、9号道路建设工程(B段)、18号道路建设工程、环西路北段建设工程(K2+249-K3+400)、19号道路建设工程、34号道路北延伸段建设工程、支21号路建设工程、17号路延长线建设工程、黔南二道建设工程、高铁城站前广场环线建设工程、滨江小马路东延伸段道路建设工程、22号道路建设工程、杉木湖大道中段(A标)建设项目、黔南二道延长线建设工程、杉木湖大道中段建设工程、云和路南段建设项目、大十字地下通道建设工程,公交设施建设项目。

 

第二节 实施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工程

推进大中小型水库及配套水网建设,加快启动石龙水库大型水库建设,建成大河、羊安水库,规划建设林荫、归兰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构建多源互补、丰枯互济的供水格局。加快市郊水厂一期工程及输配水管网工程建设,推进城镇水厂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供水保障工程,切实提高城乡供水稳定性。都匀经开区加大城市供排水管网建设,尽快建设分级提升的梯级水厂。确保供水压力覆盖整个开发区。扎实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不断提升城镇村供水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供水工程运行效率与能力,确保水工程“建、管、运”稳定向好。保证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专栏 9 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工程

供水安全保障工程: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市郊水厂一期工程、都匀市市郊水厂一期工程输配水管网工程、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杨柳街水厂升级改造及管网延伸供水工程、都匀市匀东镇城市管网延伸供水工程、都匀市墨冲镇墨冲水厂改造升级及管网延伸供水工程、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包阳水厂管网延伸供水工程、都匀市墨冲镇沙寨水厂升级改造及管网延伸供水工程、都匀市平浪镇石龙水厂改造扩建供水工程、都匀经济开发区洛邦供水厂提升改造工程、都匀市城乡供水提升保障工程、都匀石龙水库、大河水库、羊安水库、隔妹河水库、杨柳街水库、林荫水库、城乡供水配套管网工程。

第三节 实施城镇供电供气供热工程

提供可靠、便捷、高效、智慧的新型供电服务,紧盯“六网会战”电网建设和“新基建”发展要求,统筹推进都匀市电网建设工作。电网投资10.132亿元,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从24座增加至28座。建成1500千伏变电站、4220千伏变电站主网架,利用15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覆盖全市供电格局。持续加强10千伏智能配电网建设,城镇及农村供电可靠率分别将达到99.98%99.91%。加大都匀经开区电网升级改造,满足开发区新增用电需求。积极推进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在有条件的学校、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城市燃气管道150公里,积极推进燃气下乡,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统筹布局城市加油(气)站、充(换)电站(桩)、公交充电场站,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型商场、超市、文体场馆停车场以及交通枢纽、驻车换乘点等城市人口集聚区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建设充电设施车位比例不低于20%。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强省会五年行动以及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三改工程,按照科学统筹、适度超前原则,积极推进现有居民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新建居民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在各类旅游景区、康养度假地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国家4A级景区建设充电设施车位比例不低于10%实现全市具备建设条件的社会停车库和加油(气)站充电设施100%全覆盖。

 

专栏10 城镇供电供气供热工程

城镇供电供气供热项目:都匀经开区燃气储备站建设项目、都匀市智慧用电项目、电网改造工程、都匀经开区城镇燃气主管网工程、都凯大道1号加油站建设项目、科技路(G321国道旁)贵州中扶运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路加油站、西塘路(高铁东站旁)贵州中扶运新能源有限公司西塘路一号加油站、西塘路(高铁东站旁)贵州中扶运新能源有限公司西塘路二号加油站、西塘路(高铁东站旁)贵州中扶运新能源有限公司大龙大道加油站。

 

第四节 实施城镇环境综合管理提质工程

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完善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升城镇环境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管控,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建筑垃圾消纳场、工业物料场抑尘降噪管控措施。加快集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补齐污水管网短板,大力实施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逐步实施主城区及都匀经开区雨污分流,在都匀经开区建设相应的片区污水处理厂。不断增加污水收集管网覆盖面积,切实提高乡镇污水集中收集率。到2025年底,实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52.8公里。分别建设投产一座日处理规模200/日的现代化厨余垃圾处理厂、100/日的现代化污泥处理厂、50/日的现代化粪便处理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7%95%。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100%

专栏11 城镇环境综合管理提质工程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都匀市城乡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都匀市城乡市政污泥处置项目、城区小区小化粪池粪便处置建设项目、都匀市城区公厕提质改造、都匀市垃圾分类站点建设项目、都匀市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点)工程项目、都匀市城市公厕粪便无害化处理及再生利用项目、都匀市建成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改造工程(沙包堡街道片区)、都匀市建成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改造工程(文峰街道片区)、都匀经济开发区高铁片区2号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高铁片区3号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都匀市乡镇污水治理一期工程。

 

第五节 实施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工程

全面推进健康都匀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应急物资保障、疫情防控等建设,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强化健康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城乡卫生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2025年,全市卫生乡镇创建率达80%以上,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达到100%、规范处置指数达到0.85以上。强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加卫生健康领域投入比重,为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采购一批医疗设备项目,补齐公共卫生系统软硬件短板,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医疗服务更加均等化,实施都匀市人民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力争创建三级医院,并在都匀经开区建设市人民医院分院。实施16家乡镇卫生院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提质改造项目,3家乡镇卫生院争创二级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力争建一所都匀市中医院。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2025年,加快建设都匀市区域医共体智慧医疗建设项目,实现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7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4970张。

专栏12 健康都匀重大工程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都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综合医院提质工程:推进都匀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都匀市卫生健康系统救治能力提升项目、都匀市人民医院分院、都匀市区域医共体智慧医疗建设项目。

中医院建设工程:都匀市中医院。

康复工程:推进市医院老年病专科项目、都匀市小围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

医疗水平提升工程:都匀市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6家乡镇卫生院提质改造项目、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质改造项目、3家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争创二级医院)、88个村卫生室达标改造项目等。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全面建成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所(都匀经济开发区新建12所幼儿园,改扩建2所),实现村级幼儿园全覆盖,大力提高幼儿园数量,新增幼儿标准班195个,新增学位10500个以上(其中都匀经济开发区4860个),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提高到95%以上。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积极适应都匀市城区规模扩大的需要,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推动教育资源在都匀经开区均衡布局,加大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改扩建和新建力度。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深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示范提质,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新增小学学位22410个,初中学位114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0%以上,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5年以上。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引导和支持职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职教基础能力和办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持续实施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加强与省内外高职院校合作,促进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打造贵州南部职业教育名片。到2025年,基本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规范和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引进高水平民办教育机构,引导个性化教育需求由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合理转移。推进特殊需求群体学生关爱工程,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提升全市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政策,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推动教育督导评估改革,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导机制建设。支持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积极支持辖区内高等教育发展,全力做好服务配套。积极向上争取,配合做好影视职业技术学院落户都匀筹划建设系列工作。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 

专栏13 高质量教育工程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广惠街道:新建3所,新增学位1440个。七星未来城配套第七幼儿园,新建第八幼儿园,畔山华庭配套第十一幼儿园;文峰街道:新建3所,新增学位810个。新建马鞍山青云湖幼儿园,黄埔小镇配套第十二幼儿园;西山工务段城市棚户区配套第二十一幼儿园;沙包堡街道:新建6所,新增学位1890个。新建第五幼儿园,建第六幼儿园,天一云璟配套第九幼儿园,尚城配套第十七幼儿园,滨江逸景配套第十九幼儿园,鸣洲悦城配套第十八幼儿园;小围寨街道:新建4所,新增学位1170个。新建滨江幼儿园,恒大滨河左岸配套第二十三幼儿园,新建第十幼儿园,锦江府配套第二十幼儿园;绿茵湖街道:新建十六幼(黔南职院附近),新增学位270个;匀东镇(经开区):洛邦片区新建3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080个。新建第十三幼儿园;新建洛邦中心幼儿园;蝴蝶谷配套第二十二幼儿园,杉木湖片区:新建8所幼儿园,新增学位 3060个。新建经开区第一幼儿园,飞洋华府配套第十五幼儿园新建州机关幼儿园;匀都国际配套第二十四幼儿园,由鸿升翡翠城配套第二十五幼儿园;题西林壁配套第二十六幼儿园;北大资源配套第二十七幼儿园;天顺华苑配套第二十八幼儿园。大坪片区:改扩建1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80个。改建都匀市大坪中心幼儿园。一中片区:扩建1所幼儿园,新建1所幼儿园,新增学位540个。扩建联芒幼儿园;新建第二十九园。

    义务教育提升工程:规划新建小学小学10所、扩建3所,新建初中4所,扩建4所,规划新增小学学位:21782个,其中经开区4770 个;初中学位7200 个,其中经开区3600个。城中心区域:广惠、文峰街道片区:水榭花都处迁建一小、老卫校处迁建六小,七星未来城处新建十四小、新建都匀十中,扩建都匀三中、扩建都匀四中;城乡结合区域:小围寨街道恒大滨河左岸处配建十五小,王家司村新建十七小,沙包堡街道:复烤厂长江电缆厂处新建十九小、都匀七中,将原十中改办都匀五小、扩建都匀实验小学、三江堰处新建十八小,绿茵湖街道:扩建甘塘中学;匀东镇(经开区):都凯大道与旗山大道交汇处西北侧新建经开区第四小学、科技路与翰林路交汇处东北侧新建都匀三小东校区,现牛场小学处新建都匀三中分校,高铁路与兴东路交汇处北侧新建都匀六中,扩建都匀坝固小学、扩建都匀联芒小学。

职业教育创新工程:推动都匀经开区西南影视艺术学院建设、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项目。

高等教育提升工程:全力支贵州省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都匀经开区新校区建设。

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抓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加强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地、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建设,健全小区内篮球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配备。探索与住宅、商业、文化等建设项目综合开发和改造相结合,盘活闲置资源,合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地下空间、公园绿地等建设健身场所。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实现新建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基本全覆盖。有序推进城市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和低收费开放,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到2.5平方米以上。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为基础,临时救助为补充的专项救助制度和配套优惠政策相衔接,实现救助范围全覆盖。建立城乡统筹的特困供养制度,完善妇女和儿童、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退役军人优抚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村)残疾人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生活圈。大力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发展,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机制。发展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支持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紧紧围绕老年健康、老年优待、老年保障三大主线,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强化部门职能职责定位,建立完善明责、知责、尽责运行机制,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大学(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符合使用标准的养老服务设施,且养老服务用房建筑面积最低不少于350 平方米。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背街小巷改造应结合区域养老服务需求,按每百户不少于15平方米的标准配置或改造。大力支持面向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乡镇(街道办事处)全覆盖。加快人口素质提升,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产业,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025年,建设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2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加到3张,人均预期寿命达78岁以上。

专栏14 社会保障工程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都匀市群众体育中心、都匀市生态体育公园、都匀市全民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

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充实都匀市妇幼保健院设施设备。

民政工程: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提质改造。

拥军优属工程:健全退役军人褒扬优抚服务体系,升级改造都匀市烈士陵园项目。

婴幼儿托育工程:都匀爱乐贝贝早托中心、真爱幼幼0-3岁托育中心项目、黔南华睿集团示范性社区早托早育一体化项目、都匀东方爱婴早教中心。

婴幼儿托育工程: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儿童早教发展示范基础建设项目、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爱乐贝贝早托中心、贵州省黔南州真爱幼幼0-3岁托育中心项目、贵州省黔南州华睿集团示范性社区早托早育一体化项目、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东方爱婴早教中心。

人口老龄化工程:都匀市5所养老机构提质改造、都匀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提质改造建设项目、都匀市3所农村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都匀市4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项目、都匀市9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改造项目、都匀市3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改造项目、都匀市东山文化园高端医养综合体、黔龙山庄生态旅游康养项目、都匀市茶仙岭康养中心(原毛尖镇坪阳移民安置点)、都匀市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都匀市1030户适老化改造项目、都匀市1030户适老化设备购置项目、都匀市50个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项目、都匀市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适老化改造项目、都匀市2所公建养老机构老年康复院改造项目、都匀市老年用品研发(生产)基地、都匀剑东康复医院和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老年大学建设项目、都匀市两阳(朝阳、夕阳)示范城市建设项目、都匀市应急指挥救援综合服务中心。


第六节 完善城镇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工程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规范房产交易行为,加快培育和壮大建筑业企业,推进房地产投资与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找准都匀老城区和经开区两城区房地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加快老城区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放开二手房交易,简化优化二手房交易审批程序,促进二手房交易量,对农村人口进城购房等购买二手房且属首套房的,应给予更大优惠支持政策。出台都匀老城区房屋限量供应政策,原则上不再新批老城区商品房建设用地,从严控制老城区土地出让,推行老城区房屋限量供应,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建设房屋租赁监管服务平台,实行房屋租赁合同网签备案。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库存商品住房,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发展租赁地产。统筹市、区土地价格,积极引导城市东拓和市区一体化发展。都匀经开区以绿博城、杉木湖和都匀一中“三点”为重点突破,推动都匀经开区房地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住房周边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重点推进绿博城片区高端商品房发展,瞄准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方向的候鸟型、度假型购房人群及老城区改善型住房需求人群,将绿博城建设成为高端、低层、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高品质商品住房,打造都匀高端宜居商品房示范区。重点推进杉木湖片区机关住宅区发展,建设一批户型多样、面积适中、高档商品住房,辅以部分底层低密度改善型住房,推出一批团购房,鼓励经开区房开企业给予团购优惠价,打造成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住宅区。重点推进以都匀一中为中心15分钟生活圈的“完整社区”发展,在都匀一中周边片区建设一批以租赁为主体、租售并举的小户型、多功能的商品住房,并加大周围教育、医疗、超市、银行、公交等相关配套服务和设施建设。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完善住房保障方式,健全保障对象、准入门槛、退出管理等政策,加快面向新青年、新市民的公租房供应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班庄公租房建设,力争2023年投入使用。至2025年底,实现公共租赁住房9297套,保障人群2万余人。

 

专栏 15 城镇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工程

    城镇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工程:都匀市大西门棚户区市图书馆片区改造项目(天禧尚品)、新兰·学府、聚林世纪城、都匀市冠晟·盛璟天赋、保利江上明珠、北城财阜、鸣洲*悦城(鸣洲悦城·丽舍)、东来尚城小区(B地块)、碧桂园·滨江1号、国贸广场、凯远华府、碧桂园·玖珑湾、紫云豪庭、颖创悦江府、清鸥教育天地一期、天一·云璟、水岸铭门、都匀市铜锣湾三江湖畔一期、隆成锦江府、云上桥城、长源西城小区、润东星豪小区、南州国际·香山里、容和居、华雅新村(万达时代)、金恒星城市综合体、御府湾*洲际河著、麒龙·华府、贵和·御府湾、麒龙畔山华庭、大西门广场地下商业、黄埔小镇、蓝波湾购物广场、贵州宏际置业有限公司宏际·梦时代房地产开发项目、黔南飞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飞洋华府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题西林壁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一期、都匀经济开发区匀山美庐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洛邦新城建设项目(一期)、都匀·贵品顺祥府商住小区建设项目、北大资源二期、云上香格里拉三期、都匀经济开发区路缘轩小区、黔南中达昕置业有限公司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森腾名仕府房地产开发项目、贵州丽景·国际康城建设项目、都匀温泉小镇项目、都匀市宜居农房项目(墨冲镇翁江村一组、归兰乡潘硐村二组)、都匀市班庄公租房建设、新青年长租房(交警队宿舍)、都匀市保障性住房(直管公房)更新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火神庙直管公房)等。

第七节 实施城镇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坚持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摸清全市生态环境现状,综合分析生态质量和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推动国土资源生态建设修复。编制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到2025年底,全市所有生产矿山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逐步退出市场,形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完善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加强茶园水库、大河水库和乡镇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实施水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持续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涉及重点城镇的流域水土保持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主要城镇河流水质,使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保持96%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狠抓乡村绿化美化。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全面保护古树大树名木,保护率达100%。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6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0.1亿立方米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8‰,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2‰。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8%以上。

专栏 16 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都匀大亮锌矿绿色矿山、尾矿库治理工程。

水生态修复工程: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清水江剑江河段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都匀市清水江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二期)、都匀市洛邦河(太阳庙至剑江河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都匀市木表河(聂家寨至剑江河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都匀生态环境提升工程、都匀市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项目。

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都匀市第三期高风险森林火险综合治理项目。

耕地保护工程: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3500亩;力争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22.18万亩。

 

第八节 实施城镇绿化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注重绿化植物的多样性配置和地方特色树种的应用更新,充分利用废弃地、荒地、城市更新中的扁脚,增加绿化节点和公共开敞空间。形成与不同生活圈相适应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游园,推动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至2025年底,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

第九节 实施城镇安全保障工程

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推进柳档河、三道河等城区防洪水库前期工作,实施茶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展易涝区治理、重点区域河道治理及山洪沟治理,逐步补齐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短板。大力推进城镇排涝设施建设,加快水旱灾害监测预警智慧化工程建设,有效提升城镇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增强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深入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4以内。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类地下管线、道路交通等专项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远景,预留和控制有关地下空间。

专栏 17 城镇安全保障工程

防洪、生态景观工程:都匀摆楠河水库、都匀三道河水库、都匀太阳庙水库、都匀市柳档河水库工程。

除险加固工程:都匀市茶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白土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烂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河道治理工程:清水江(都匀市城区段)治理工程、都匀市凤席河沙寨河段治理工程项目、都匀市京舟河凯口河段河道治理工程项目、都匀市墨冲河平浪河段河道治理工程项目。

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都匀经济开发区高铁片区3号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都匀经济开发区高铁片区2号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项目、都匀市乡镇污水治理一期工程、都匀市建成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改造工程(沙包堡街道片区)、都匀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工程、都匀市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改造工程(文峰街道片区)

山洪沟治理工程:都匀小围寨三道河河山洪沟、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匀东城区牛场河治理工程、都匀市毛尖镇富溪河山洪沟治理项目。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都匀市毛尖大道(老马踏飞燕)至都匀市小围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都匀市匀杨大道至东山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城市排水防涝工程:都匀市环城西路(绿茵路口至兰溪路口段)内涝治理工程、都匀市新华路(七街段)内涝治理工程、民族路(州林业局至大十字路口)内涝治理工程、文峰路(州医院天桥处)内涝治理工程、工人路(步行街路口处)内涝治理工程、工人路(剑江中路至新华路)内涝治理工程、文明路(旱冰场路口处)内涝治理工程、都匀市城市排水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云海路(新华物流园段)内涝治理工程、环西大道 (都匀四中天桥下)内涝治理工程、环西大道 (都匀监狱路段)内涝治理工程、龙江村、龙昌社区内涝治理工程、凤凰路(会云桥至173路)内涝治理工程、南苑路(原铁路道口)内涝治理工程、广惠路(老鞋厂路段)内涝治理工程、斗篷山路(都匀十中路口西面御府湾处)内涝治理工程、斗篷山路(复烤厂至黔南师院)内涝治理工程。


第十节 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推进城市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化改造,深入实施互联网新型数字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到2025年,推动百兆乡村、千兆城区、万兆园区光纤全覆盖,新建设开通5G基站770座,县城中心城区、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景区5G网络全覆盖。加快运用新一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围绕物联都匀”“数字都匀”“智慧都匀布局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抢占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引领基础设施发展制高点。实施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的智能化应用项目,促进5G网络和物联网建设应用。

加快通讯基础设施提质扩容建设。全面推进老旧小区通信设施改造和宽带通村通组。统筹推进先进移动宽带网建设,实现移动宽带网与交通枢纽、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第七章 推进产业重构,做强城镇经济

第一节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产城融合建设体系

    强化产业聚集。聚焦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匀东产业园重点培育打造洛邦先进制造+玻璃制品+新型建材产业集群、大坪文体旅+大健康产业集群、东冲生物医药+现代轻工+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绿茵湖产业园区积极引导和聚焦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重点支持生态特色食品加工、医药大健康、新型建材、中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东南工业园区积极发挥在产业发展上的补充拓展功能,有效承接两大园区的产业转移,合理补充两大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产品、应用和服务,切实为园区新增项目落地提供保障。支持都匀经开区申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促进经开区由生产型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至2025年底,经开区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达到300万元/亩以上。

做优产业结构。围绕都匀毛尖、匀酒两个核心存量品牌,着力打造生态特色食品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新型建材、健康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提升发展装备制造、现代能源、特色轻工、基础材料、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 ,全力推进工业倍增行动,工业主要经济指标2024年实现倍增、2025年实现大突破。到2025年,力争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4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数120户;力争培育年产值1亿元以上龙头骨干企业16户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1户,5亿元以上5户),工业就业突破2.5万人,工业税收实现8亿元以上。通过十四五的努力,力争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得到全面增强,发展动力实现根本转变。

推进城市物流仓储体系建设。重点规划小围寨街道、沙包堡街道、都匀经开区(含绿茵湖园区)物流仓储体系,组织开展违规用地集中清查行动,积极盘活一批资源要素用于仓储物流企业和生产加工型企业集中生产经营。优化交通运输、城市车辆通行等方面的管理,降低商贸物流企业的制度成本。加大用地、财政、金融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商贸物流企业的要素成本。盘活存量资源,将都匀西汽车客运站盘活利用,打造成为全市货运公司集散地。

推进“两化”融合。拓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百企引领”“千企改造”“万企融合”行动,探索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路径。

第二节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城乡融合建设体系

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返贫和不发生新的贫困。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全覆盖基础上,持续推动五个体系向纵深发展。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进现代山地新型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做强粮、油、畜禽等传统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丰富乡村新型服务业,活跃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着力破解都匀毛尖小散弱困境,全面提升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全产业链推进都匀毛尖提质转型、跨越发展。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构建全面融合发展建设体系

推动旅游产业化。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完善旅游配套,促进影视、康养、生态等“旅游+”、“康养+”产业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加速转型。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提升都匀旅游满意率和美誉度。充分做活做特做足后绿博时代文章,以绿博资源深度开发,联动大健康、大旅游各类资源,更好打造“山水桥城、光影茶都”。到2025年,力争人均旅游消费达1200元以上,过夜游客年均增长17%以上。

促进特色小镇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建设匀酒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继续推进和发展巨升影视小镇、炬蜂民国欢乐小镇、都匀国际足球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小镇产业升级和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着眼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所需,健全公共性、平台型产业配套设施,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稳步推进云上桥城、铜锣湾香港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提升绿博园、斗篷山等景区运营水平及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墨冲镇、毛尖镇、平浪镇、 匀东镇、归兰水族乡要以人、景、产为主要元素,打造各具鲜明特点的特色小镇。充分利用省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等重点基金支持,积极谋划一批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争取引入优强社会资本共同开发乡村资源,最大限度将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为经济发展优势。

扩大城镇投资和消费。推动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依托神玥软件、医云科技等公司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突出山水桥城、光影茶都品牌推进影视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至少一条以上魅力街区,进一步打造天源 2013 万达广场”“小十字和南洲国际星力城”“匀东新城等商业圈和三线文化园、新都汇、大西门商业广场三条夜间经济街区,加快清鸥教育天地项目等特色美食街区建设,2025年,都匀打造1个年销售额超100亿元以上的城市重点消费商圈,至少打造1个综合型步行街和业态集聚、品牌独特的特色型商业步行街,城镇人均年消费达2.5万元左右。

加快会展服务创新发展。依托都匀市气候、生态、交通等优势,以都匀市匀东国际会展中心、都匀市茶文化博览园等场馆为基础,以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为契机,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展览项目、会议(论坛)。加快升级完善一批会展场馆、星级酒店,培植一批优质市场主体,不断提升会展“产业链”中组展、场馆、配套服务三大环节的专业服务能力、信息化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助推旅游业发展。


第八章  推进城镇治理建设

第一节 实施平安都匀建设工程

开展平安都匀建设,坚持源头防范和隐患排查整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城市安全,推进“1+3+N”(社区1民警+辅警、网络员、治安巡逻队员+参与的综合治理社区力量)工作试点,创建平安社区。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等基层管理机制经验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管理模式。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鼓励骨干物业服务企业参与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质量,强化国防教育,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双建等工作,落实双拥优抚政策,加强人防工程建设。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街道社区下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平安都匀。推进数字平安都匀体系建设,至2022年底,新建3200个无感知设备,形成“全市城环、断面封闭、出入有影、行径可寻”的治安防控格局。

第二节 实施智慧匀城建设工程

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市级城市大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基础平台,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加快城市信息基础“新基建”设施建设步伐,构建市级城市大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基础平台,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用电、智慧能源、智慧警务、智慧政务、示范智慧社区等城市智慧领域发展,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大力推广实施数字运营中台项目,规范互联网“城市线上商圈”,将餐饮、住宿、景区等各行业数据汇集,为线下商家创造良好的互联网营商环境,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推广应用省、州政务服务移动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指尖办”,实现政务服务便民化、智慧化。系统优化城市治理和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加强城市风貌管控和规划执法,扎实开展城市牛皮癣铁皮房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市政设施养护维护,科学管控城市电水气等能耗总量,优化交通组织和公共停车场配置,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行体系,建设智慧城市、节能城市、绿色城市。


专栏 18 智慧匀城建设工程

智慧匀城建设工程:都匀市智慧社区试点项目、都匀市智慧城市一期智慧警务、都匀市智慧用电项目、都匀市智慧停车、都匀市智慧交通项目、都匀市智慧应急项目、都匀市智慧旅游项目、都匀市智慧路灯项目、都匀市智慧医疗项目、都匀市智慧城管项目、都匀市智慧税务项目、贵州智能化大数据监测产品生产线建设;都匀市看守所、都匀市拘留所、都匀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三所合一信息化系统建设、都匀市水务信息采集系统建设、都匀市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建设。

构建绿色便民生活圈助推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提升

    按照“一图科学合理划定社区、执行完整社区建设一套标准、并联只能管理和网格员实行一网统管;实现社区治理能力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居民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要求,(简称:一图划定社区、执行一套标准、实施一网统管、实现五大提升),健全工作保障,理顺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全面强化城市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一图划定社区,锁定治理单元。按照步行15分钟(一公里)到达社区托幼、养老、医疗、商业等便民设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重新划定社区,绘制城市社区分布图。以城市道路网、自然地形地貌和现状居住小区等为基础,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和服务范围相对接,合理确定社区规模,原则上每个居住社区3000—10000人口规模为宜,即:社区不跨街道、小区不跨社区。

执行一套标准,建设完整居住社区。按照完整居住社区15项设施建设标准的要求,新建社区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间步验收,按照社区统筹资源、因地制宜、补齐短板的原则,配齐市政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社区便民设施,确保满足15分钟生活圈各项需求。

整合智能化管理与网格员管理并网联动,实施一网统管。

    实现五大能力提升。按照完整社区“社区管理机制健全、物业管理全覆盖”要求,推动社区管理机制、综合管理服务、社区文化、物业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等5项措施落实。

     按照“样本先行,示范推动”的思路,到 2021 年,启动绿

色社区创建,建立绿色社区创建评定标准和考评机制;到 2022 年, 都匀市建成 2 个完整绿色社区, 2025 年,实现市区完整绿色社区全覆盖。

构建都匀专业市场及专业服务设施场所体系

商圈布局规划。结合城市“东拓、中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保留发展现状4个商圈,规划引导3个商圈。

保留城中商圈,疏解百货、五金建材、家具等市场功能,构建生活型商圈;保留城北商圈,疏解汽贸、物流、五金建材等市场功能,规范经营,构建生活型商圈;保留城南商圈,导入家具、小商品等市场功能,优化市场经营环境规范市场管理;保留城西商圈。以现代物流为特征的产业集聚组团,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引导经开区北部商圈。绿博城与洛邦连片互动,导入家具等市场功能,形成新型产业集聚商圈;规划引导经开区中部商圈。结合州委政府、杉木湖区域,完善生活配套市场功能,构建现代活力生活商圈;规划引导经开区南部商圈。高铁新城周边区域,引入货运物流、汽修、家具等市场功能,形成现代产业商圈。

十五分钟生活圈布局规划。结合现状布局及商圈的发展,重点沿旗山大道两侧完善配套,补充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共26处。

保留现状14处生活圈,绿茵湖东北部十五分钟生活圈、绿茵湖西南部十五分钟生活圈、灵智广场十五分钟生活圈、市北市场十五分钟生活圈、万达十五分钟生活圈、173十五分钟生活圈、伯爵十五分钟生活圈、东山十五分钟生活圈、西山十五分钟生活圈、大小十字十五分钟生活圈、文峰十五分钟生活圈、云宫花城十五分钟生活圈、城南十五分钟生活圈、经开区大十字十五分钟生活圈等现状生活圈,规范经营。

新增规划12处生活圈,以旗山大道两侧居住为依托,结合城市东拓战略,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配套设施,形成东部城区生活氛围。规划按750米左右服务半径,结合地块边界,新增七星城十五分钟生活圈、凤凰城十五分钟生活圈、绿博南门十五分钟生活圈、绿博东门十五分钟生活圈、洛邦十五分钟生活圈、贵品十五分钟生活圈、杉木湖十五分钟生活圈、飞洋华府十五分钟生活圈、大坪十五分钟生活圈、奥体十五分钟生活圈、东冲十五分钟生活圈、都匀一中十五分钟生活圈等12个生活圈。

专业市场与专业服务场所设施布局。

百货专业市场。现状分析。现状主要有3处,分别为育英巷市场、下岗工人一条街和火车站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育英巷二楼市场商家约150户,规模约2800平方米,育英巷、下岗工人一条街与老城区其他传统商贸功能混杂,环境较差,给老城区交通通行造成影响;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主要利用沿街一层门面进行交易,局部占道经营,市场管理相对混乱,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还有约7000平方米规模处于闲置状态,拓展空间较好,同时在建的聚林世纪三期约5000平方米。

规划。现状保留1处,逐步搬迁2处,新增1处,总共2处。一是鉴于育英巷和下岗工人一条街市场均位于老城中心区,批发功能会不同程度影响城市交通,建议逐步搬迁至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批发为主和零售为辅的市场体系;二是保留火车站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规范管理,将闲置空间进行管理,作为拓展空间使用;三是将育英巷楼上的百货市场逐步搬迁至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后,腾挪的空间用于扩充育英巷农贸市场使用,更加规范的管理育英巷农贸市场;四是在经开区依托金田阳光小商品城新增1处批发市场。

物流市场。现状分析。现状主要有2处,分别为城北复烤厂北侧和小围寨大龙田109仓,主要含欣欣港物流园、新华物流园、响华物流、腾达物流、城南物流、中铁快运等。现状多为简易棚建筑,环境杂乱,对交通、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规划。现状保留1处,逐步搬迁2处,新增1处,总共2处。物流园要求用地规模较大、对外交通便利,宜结合城市郊区重要交通设施设置。考虑到城市组团功能定性及交通、用地条件,规划取消现状2处,新增5处(含经开区),总共5处。一是依托绿茵湖货车和都匀西出口交通优势,在货场附近选址1处物流用地,逐步将沙包堡物流园和小围寨物流园搬迁到该区域,以缓解其对城区的干扰,腾挪的土地用于城市开发建设;二是新增西客运站打造小件物流园;三是结合火车站外迁至桐州的发展,在桐州处规划1处客货物流园;四是在经开区西塘路和云龙路交叉口西南侧(州委党校西侧)选址1处;五是小围寨普林结合屠宰中心,规划冷链物流。

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分析。现状主要有2处,分别为灵智广场水果干货综合市场和黔南农产品电商仓配港。灵智广场水果干货综合市场业态主要以水果、干为主,以批发和零售为主,现状建设质量较好,但周边与建材市场相互混杂,整体环境一般,平时市场经营情况一般,节假日销售状况较好黔南农产品电商仓配港属省级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定位辐射粤港澳,是黔南农产品进出口集散地,交通条件优越,紧邻西出口,既可规避大型货运车辆入城,又可有效中转货物进城。

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既要考虑方便城市居民,又要考虑尽量远离中心城区,同时方便货运物流。现状2处保留,新增1处,总共3处。一是以省级黔南农产品电商仓配港为中心,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规范现有的临时过渡市场,补充以灵智广场为辅的农产品综合市场二是东部结合城市东拓发展要求,依托东出口,规划选址在西塘路南侧新增1处,服务东部片区。

农贸市场现状分析。现状有20处,分别为:联益开星源农贸市场、市北农贸市场、七星城农贸市场、黔农农贸市场(长江路)、173临时农贸市场、平惠农贸市场、京都农贸市场、大西门临时农贸市场、胜利路农贸市场、东坡农贸市场、育英巷农贸市场、精品农贸市场(东山大道旁清华苑二期)、马鞍山农贸市场、三仓库农贸市场、庆云宫农贸市场、薛家堡临时农贸市场、城南农贸市场、绿茵湖邦水农贸市场、大坪农贸市场、东冲农贸市场等。七星城农贸市场和薛家堡临时农贸市场为露天摆摊经营;联益开星源农贸市场、173临时农贸市场和港龙农贸市场为临时搭建的钢棚进行经营;三仓库农贸市场主要以一层商铺和路边摆摊经营为主,经初步统计,该区域大大小小商户约500户,但该位置最大容量约100户,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对城市形象造成影响;育英巷农贸市场主要为一层经营,二楼、三楼为小商品和家具,功能杂乱;城南农贸市场主要为一楼经营,二楼拟改造为超市、三楼为家具,功能杂乱;其余农贸市场均在建筑内经营,但市北农贸市场一半为空置空间未利用。

规划。农贸市场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必需的重要场所,需便捷的服务周边市民。现状保留16处,逐步取缔4处,新增5处(经开区),总共21处。一是加强对保留的联益开星源农贸市场、黔农菜市场农贸市场、173临时农贸市场、平惠农贸市场、平桥农贸市场、胜利路农贸市场、东坡农贸市场、育英巷农贸市场、精品农贸市场(东山大道旁清华苑二期)、马鞍山农贸市场、三仓库农贸市场、庆云宫农贸市场、绿茵湖邦水农贸市场、东冲农贸市场、大坪农贸市场的15个农贸市场管理和规范,对占道经营的行为进行整治;二是逐步取缔七星城露天农贸市场,逐步搬迁到市北农贸市场(距离约1公里),盘活利用好闲置资产;三是待大西门地下农贸市场3000平方米规模建成后,搬迁大西门临时农贸市场和京都农贸市场到该处;四是结合隆成锦江府项目配建的3969平方米农贸市场,待建设完成后将薛家堡临时农贸市场搬迁该处;五是盘活市北农贸市场,将闲置空间进行利用,丰富业态内容;六是逐步取消育英巷二楼、三楼的小商品和家具市场,规范一楼业态空间,部分功能整合到二楼和三楼;七是对三仓库农贸市场进行保留,建议在河西安置房,利用闲置资产新增1个农贸市场,暂定名为河西农贸市场;八是在经开区继续新建贵品和粤桂黔2个农贸市场,分别服务洛邦、杉木湖片区;九是结合房地产开发,按照规范配套建设农贸市场,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五金建材专业市场。现状分析。现状主要有7处(不含临街部分),主要集中在:灵智广场建材市场、振华115厂建材市场、金恒星浙商建材城、云都建材市场、平桥建材市场、116厂建材市场、西部铝材城,沿振华路、平桥北路、凤凰路、剑江大道南段等沿街商铺有部分市场。灵智广场建材市场已经初具规模,约5.6万平方米,但业态分布较散乱,有部分空置空间;振华115厂用原老厂房进行经营,占地约110亩,且搭建有钢架棚等进行经营,现状环境较乱;金恒星浙商建材城也已初具规模,占地约140亩,含仓储功能,市场相对规范,也有部分空置空间;平桥建材市场主要是用钢架棚搭建的建筑进行经营,占地约15亩,现场交通拥堵,环境较乱;云都建材市场,占地约66亩,主要依托一层商铺进行经营,楼上为居住小区,内部交通拥堵,对消防疏散造成影响,小区环境品质不高;西部铝材城属新建市场,占地约115亩,总建筑规模约7.2万平方米,目前入驻商家约100户,剩余2.5万平方米为闲置空间,交通优势明显(紧邻西出口),也比较规范。

规划。五金建材市场是城市重要的生产资料批发基地,对场地空间、交通、物流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还容易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应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现状保留4处,取缔2处,新增1处(经开区),总共5处。一是逐步取缔平桥建材市场、振华115厂建材市场和116厂建材市场,搬迁至金恒星浙商建材城或灵智广场建材市场,盘活闲置空间,腾挪空间用于城市开发建设;二是规范灵智广场业态,将同种类型的建材集中在统一空间;三是浙商建材城为新建市场,目前部分投入使用,整体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可以拓展南侧用地进行开发;四是云都建材市场逐步取消批发、零售功能,以商务洽谈、商品展示为主;五是在经开区东冲利用零星地块规划一个五金建材市场,满足经开区需求;六是现状沿路临街商铺设置的市场,首期重点针对占道经营、有噪音、违法建设情况的部分,加大管理力度、执法力度,禁止占道经营,后期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有序引导商家到灵智广场、金恒星浙商建材城、西部铝材城,形成以家居、建材、五金为主导的综合家居建材市场,考虑市民便捷需求,沿街设置的零售商品,需统一经营模式。

家具批发专业市场。现状分析。现状主要有8处,主要集中在;灵智广场家具批发市场(红星美凯龙)、星艺佳家居市场、金恒星浙商建材城、青禾家私、西南红木家具城、云都广场家具市场、育英巷家具市场、聚林世纪城家具市场、小围寨家具广场(城南农贸市场楼内)。灵智广场家具批发市场、星艺佳家居市场、金恒星浙商建材城、西南红木家具城、青禾家私等市场较为规范,主要以批发和部分零售为主。云都广场家具批发市场位于客运站东侧,主要依托一层商铺进行经营,楼上为居住小区,内部交通拥堵,对消防疏散造成影响,小区环境品质不高。育英巷家具市场周边商贸众多,整体环境较为杂乱。聚林世纪城家具市场依托新开发聚林世纪城一站式商业中心建设,经营环境较好。小围寨家具广场位于城南农贸市场楼内,与农贸市场功能交叉。

规划。现状保留6处,逐步取消2处,新增3处(含经开区),总共9处。一是保留灵智广场家具批发市场(红星美凯龙)、星艺佳家居市场、金恒星浙商建材城、青禾家私、云都广场家具市场、聚林世纪城家具市场,其中金恒星浙商建材城中居然之家馆加快建设并投入使用,云都广场家具市场逐步取缔零售功能,以商务洽谈和商品展示为主,逐步取消育英巷家具市场和小围寨家具广场,整合至聚林世纪城家具市场,将聚林世纪城家具市场二楼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做强、规范育英巷和城南农贸市场功能;二是加快西南红木家具城建设并投入使用;三是新增龙潭口红星美凯龙(现停工)。四是在经开区洛邦工业园区依托怡森家具厂、荣湘汇家具厂新增1批发市场。

汽车交易专业市场。现状分析。现状主要有8处,主要集中在剑江大道北段汽贸街(都匀1号北侧)、黔南汽车商贸城、汇海大众4S店、茂盛汽车城、长城汽贸城、创力汽车城、云河汽贸城、海咬二手车交易市场。剑江大道北段汽贸街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占地约45亩,含部分二手车交易市场,有局部临时建筑搭建用于经营;黔南汽车商贸城主要结合小区内部一层商铺设置,对周边交通和小区生活环境有一定影响;汇海大众4S店建筑质量较好,占地约15亩,基地较为规范;茂盛汽车城、长城汽贸城和创力汽车城是我市主要汽贸中心,现状多为新建建筑,建筑质量和整体经营环境较好;云河汽贸城现状已经建成,占地180亩,规模约13万平方米,但空置率较高,约10万平方米闲置;海咬二手车交易市场依托临街简易房设置,占地约50亩,注册商家约90户,建筑质量一般,车辆主要占道停放,该位置作为城市南出口进程必经之道,极大降低了城市形象和品质,同时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符。

规划。汽车交易适合于产业集群发展,汽车销售、展示及二手车一站式服务、汽车配件宜结合设置,对用地规模和交通运输有一定的要求,宜位于中心城区外围。规划从我市路网结构分析,现进出城主要通道为绿茵湖大道,毛尖大道交通流量相对较少,因此主要依托西面云河汽贸城和东面茂盛汽车城,规划形成形成沿毛尖大道发展的两点一线的汽车贸易产业带,规划钟表厂东侧用地作为后期发展使用。现状保留7处,逐步取缔1处,总共7处。一是剑江大道北段汽贸街保留并进行规范管理;二是黔南汽车商贸城保留并规范小区内停车管理;三是将海咬二手车交易市场逐步搬迁至云河汽贸城,盘活闲置资产,腾挪的土地可用于城市开发建设,随着市场的发展,选址拓展毛尖大道两侧空间作为补充;四是重型车辆也可整合至云河汽贸城;五是零星分布的4S店等,未占道经营、比较有规模的进行保留,取缔占道经营的部分。

汽修城专业市场。现状分析。现状成规模的区域主要有2处,分别为:凤凰汽配城、汽车商贸城,其余分布零散,经营模式主要利用一层门面、简易房为主,现状占道经营严重,对市容市貌影响较大,主要分布在观澜路两侧、市交通局南侧区域、杨梅山区域等。

规划。现状成规模区域保留2处,新增1处(经开区),总共3处。一是保留凤凰汽配城和汽车商贸城,规范管理,其中凤凰汽配城区域还有可以拓展的一层商铺空间;二是现状沿路临街商铺设置的市场,首期重点针对占道经营、油污直排市政道路的部分,加大管理力度、执法力度,禁止占道经营,对情况严重的部分进行取缔,逐步整合到云河汽贸城;三是增补茂盛汽车城(距离城区较近)业态,将汽修功能一并纳入该区域,形成产业互补,以小轿车、商务车等类型为主,且该区域还有可以拓展的用地空间;四是针对货车、农用车等,整合到云河汽贸城(该处原设计建筑空间重点针对的就是货车类型),盘活闲置资产。五是在经开区依托洛邦工业园区洪贸汽车配件园新增1处,服务经开区。

茶叶专业市场。现状分析。都匀为国家十大名产都匀毛尖的产地,目前城市周边乡镇有大面积茶叶种植及加工产业,未来茶叶产量及销售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目前,都匀市茶叶批发和零售市场主要有2处,分别为灵智广场毛尖茶城批发市场和花园路零售市场。灵智广场毛尖茶城,现状建设规模约3.7万平方米,底层以各类茶叶、茶具批发及少量零售为主;花园路茶叶市场是以零售为主,主要以占道进行经营。

规划。现状1处保留,迁移1处,规划1处,总共3处。分别为灵智广场茶叶市场、文峰园茶叶交易市场和绿茵湖办事处茶叶批发市场。一是通过调研我市茶叶市场情况,宜集中设置,鉴于灵智广场毛尖茶城交通优势明显(紧邻北出口),原建筑设计之初就定位为茶叶批发市场,且现状资产闲置率高,因此保留毛尖茶城作为茶叶批发及外地游客购买都匀毛尖茶的主要市场;二是鉴于花园路为我市文峰公园主入口,考虑城市景观需求和市民购买需求,建议将花园路临时市场进行规范,在文峰公园或南沙洲公园内选址1处,主要以零售为主;三是考虑我市茶叶产量主要集中在毛尖镇螺蛳壳区域,在绿茵湖办事处规划一处集批发、零售茶、商品展示、茶青交易于一体的茶产业交易批发综合市场,但需健全公共交通体系。按照市委提出的都匀毛尖“八统一”的发展思路,围绕“全年采摘、全树利用、全产业链”三全战略,构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为大宗茶交易打好基础,提高茶产业市场竞争力。

花鸟市场。现状分析。现状主要有1处,为云官花城花鸟市场,其沿云宫花城小区靠剑江河东侧道路设置,到周末就会自发形成花鸟市场,市场空间较为狭窄,通行不便,且业态、布局较为混乱。

规划。考虑花鸟市场人员组成结构和周末赶场特点,规划保留现状,拓展和规范市场空间,沿振华路西侧人行道空间往南延伸市场空间至城南安置房,周末加强管理。

电子数码专业市场。现状分析。现状主要有4处,分别为现代城、筑匀大厦电脑城、匀中电脑城及女人街二楼,均位于都匀小十字附近。

规划。现状保留4处,新增1处,总共5处。形成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电子数码市场,拓展工人路和文峰路商业进行经营,打造规范有序的都匀市电子数码市场。

夜市街经济市场。现状分析。现状有5处,老市北市场夜市街、老山可乐夜市街、平桥夜市街、新都汇夜市街和小围寨转盘夜市街。

规划。规划保留现状5处,新增3处,总共8处。一是老山可乐夜市街逐步进行整治改造,结合清欧熙街打造都匀市夜间美食消费综合体;二是保留老市北市场、新都汇、平桥夜市和小围寨转盘夜市街现有夜间美食业态和规模,规范市场卫生条件,引导良性发展;三是依托三线文化园业态,培育综合型三线文化园夜市街,服务城北片区夜经济活动;四是新增茶博园夜市街,作为都匀市夜间网红打卡消费地,配套黔南特色风味美食,丰富夜间消费体系;五是新增绿博园夜市街,作为都匀市区夜间经济新亮点,主打中高档特色美食、民族美食等内容,利用绿博园卓越的生态条件,打造特色美食集中区域;六是打造石板街夜市经济,主要以非遗、民族服饰、无污染小吃为主。

 

第九章 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展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发展乡村产业,建设活力乡村。乡村发展关键是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这是保障乡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和动力源泉,要把产业发展放在示范试点建设的优先位置。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示范试点建设必须在完善乡村配套、改善人居环境上下更大力气,真正让乡村宜居宜业。抓好规划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各试点村要以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为核心组织要素,注重多元素多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的“形”和“魂”统一、整体提升。加强乡村治理,建设和谐乡村。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试点村要将示范试点建设过程变成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过程。

加快推进农业升级转型。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实施都匀毛尖、平浪大米、生猪、蓝莓等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促进小围寨农产品加工园壮大发展,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以都匀毛尖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形成城市现代产业、农村生态产业、电商下乡、农品进城的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乡村建设行动重大工程。坚决杜绝乱占耕地建房和耕地非农化。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健全农房建设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监管体制,3年内完成农村危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房屋结构安全、使用安全、地质及周边环境安全等开展全面摸底排查。熟练使用国家排查整治APP,准确填报国家农村自建房和非自建房排查用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加强和改进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服务水平。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覆盖,统筹推进城区、乡镇、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工作,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将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内容,标准化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城乡交通、水利、能源、医疗卫生、通信、邮政、环保、防灾等设施统一规划布局,带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扩大城乡公交覆盖面,不断推进建设城乡医联体、教联体、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构建城乡配送体系。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整合农村末端的邮政、交通、供销、快递等网点资源,加快推进邮政快递进村工程,推进镇村级配送网点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行政村快递通达率100%。

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制度,加快推进城镇所有常住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落实《贵州省外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普通高等学校规定》。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职业培训。推进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权责划分制度创新,完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建立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全面落实财政转移支付、用地政策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帮助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尽快解决稳定发展问题,引导搬迁群众逐步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推动从搬得出快融入、能致富。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完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大要素,确保搬迁群众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构建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推动搬迁群众生计方式的非农化转变和后续发展;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增强文化引领力和群众认同感;构建社区治理体系,通过社区四化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基层党建体系,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节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在实施《都匀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和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大力开展都匀市城乡环境提升服务一体化项目,推进畜禽运输车辆洗消中心、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利用、处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96%以上。全面启动实施乡镇河道、乡集镇及农村30户以上自然村寨卫生保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大力开展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点)工程项目,10个乡(镇)办事处30户及以上自然村寨前端保洁生活垃圾收运120个试点设施建设,投放密封式垃圾箱500个,配备生活垃圾收运车辆10辆等相关配套设施

统筹兼顾农村村容村貌保护。做好村庄风貌引导,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十四五”期末打造地方特色村寨2个、争取改造提升农村中心5个。

第三节 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

着力完善“两横五纵”的干线公路网布局,提升“通村畅乡”基础交通网络,进一步打造旅游风景道精品线路。着力推进普通国道提等升级。确保完成都匀市域内的G210都匀敬老院至小围寨公路、G321都匀团寨至辣子关公路两个项目约36公里的改造升级。同时,积极配合完成G210都匀小围寨(经阳安)至深河桥公路30公里改造升级;全力提升普通省道技术等级。以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重点提升连通乡镇路段技术等级,加快推进便捷衔接周边区域路网、连接主要经济和交通节点的普通省道建设项目,确保完成S206摆忙至富溪公路11.35公里改造升级;继续推进县乡道改造升级。推动一批连接乡镇、产业基地、旅游景区和资源开发地等主要经济节点的重要县乡道改造。确保完成X903都匀栋青树至平浪公路10.92公里改造升级; 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着力提高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发展成果。确保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约100公里;打造旅游风景道精品线路。围绕都匀市文旅发展布局,着力打造配套设施完善、人文景观融合、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风景道精品线路,增强交通对都匀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确保完成都匀云中茶道旅游公路团寨至高寨水库段约20公里。

专栏19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工程

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点)工程项目:在10个乡(镇)97个村新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97个、社区标准化垃圾分类站点100个。

都匀市城乡环境提升服务一体化项目:建成区道路保洁555.33万平方米、水域保洁306.47万平方米、公厕50座、非工程性绿化养护88.34万平方米,2万株行道树管理;推进畜禽运输车辆洗消中心、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工程建设。

镇、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各乡镇通组路拓宽硬化、串户路拓宽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完善乡镇文化广场、停车场、社管委办公服务场所健身器材配置,推进住房外立面改造和乡镇敬老院改扩建,新建儿童之家28个,完成38个社区(村)综合服务中心改造。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停车场1.2万平方米、排污沟及污水管网建设12公里、产业路10公里、串户路14公里、房屋包装235栋、太阳能路灯安装1000盏。


第十章 全面完善支撑保障

第一节 强化土地保障

科学制定都匀市土地供应计划,有效保障土地供给。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盘活土地资产。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倾斜投放,鼓励工业企业向经开区(产业园区)集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对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实行应保尽保、重大项目特事特办。深入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探索建立迁出农村人口原有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及其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综合考虑职住平衡需求,适度增加混合用地供给。大力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清查,及时对久占未建的土地进行收回,为新入驻项目快速保障建设用地,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盘活国有土地存量。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空间,争取更多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提升土地收储能力。

第二节 强化资金保障

谋划并争取都匀市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列入国家、省、州各级各类规划,力争上级财政资金向都匀市倾斜,强化政金企争取中央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机构等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吸引金融机构在都匀市设立分支机构,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等地方性金融机构,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专业性投资基金来都匀市投资兴业。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城市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城市设施得到有效使用,城市资源和城市设施所产生的效益最大化。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继续加强深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积极借鉴城市三变改革经验。

第三节 强化文化培育

延续城市文脉。实施历史都匀保护工程,保留、保存、保护文物古迹,修复和合理利用现存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等,杜绝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三线文化、影视文化、茶文化等保留、保存、保护文物古迹,修复和合理利用现存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等,善于挖掘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提高城市建设的品味特色,丰富城市内涵。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加强都匀毛尖茶旅、影视基地、优质生态、多彩人文等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强化旅游营销推介。推进黄埔小镇、香港小镇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积极出台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经开区创建“西南影都”影视产业聚集区,推出一批影响广泛的文化品牌。

专栏20 文化事业工程

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市三馆达标提升,基本实现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农家书屋、农村体育健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电子阅览室、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都匀市百姓大舞台升级改造、都匀图书馆分馆升级改造项目、都匀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

文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培养一批文化名人,培育一批文创企业、策划一批文化活动;支持都匀市精品演艺剧目《情动黔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加强对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挖掘一批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化产业品牌创建工程:打造“西南影都”“都匀毛尖”“三线文化”品牌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文化产业要素支撑平台建设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大都匀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培育壮大一批民营骨干文化企业,培育1-2家文化旅游龙头企业。

文化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建设都匀市东山文化园、三线文化创意园、西南红木文化博览城、都匀毛尖国际茶文化产业园、王阳明书院文化休闲和居住综合体、匀东镇格多苗寨文化旅游小镇建设、黔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小镇、都匀市汉文化园项目。

文化产业要素支撑平台建设工程:对茶文化影视小镇、巨升影视基地整体配套设施进行提质改造,增加运营和建设内容,打造“西南影都”名片,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景区提质改造项目;培育都匀市老木棉民宿等发展;推进都匀市坝固特色文化街、都匀市老木棉民宿建设;培育贵州黔图旅游有限公司、黔南中国旅行社、都匀高原旅行社、都匀南方旅行社发展。

 

第四节 强化项目谋划

建立健全“十四五”新型城镇化项目库,进一步挖潜增效,积极谋划一批、包装一批、实施一批,提升库内项目总量与质效。强化新型城镇化项目谋划、市场推送、政金企对接,包装策划一批具有一定收益的新型城镇化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储备项目不低于100个,计划总投资不低于300亿元。

第五节 强化招商营商

    坚定不移抓招商,加大产业链招商、网络招商、园区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力度。持续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使贵人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更加擦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大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参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事业,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优环境,健全完善网格员服务企业机制及重大项目特派员制度,优化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第十一章  实施机制立体化推进、闭环式管理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领导的推动力,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督办,各部门各负其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集中力量破除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增强改革的驱动力,紧紧围绕“人”“地”“钱”的问题深化改革,为新型城镇化注入强劲动力。增强工作的落实力,各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细化落实措施,形成合力,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作向纵深推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要求组建1家专业过硬、综合实力强的城建龙头企业,推进实施城镇化重点项目。

第二节 强化规划管理

编制实施都匀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行“多规合一”,要以都匀市作为黔南州区域中心城市为定位,发挥“州(市)”同城优势,编制实施城镇组团式建设规划。加强规划设计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规划法律约束和实施监督,注重城市设计和特色风貌塑造管控,严格城市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审批管理,严禁搞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引导。

第三节 强化人才建设

 加快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引进。结合“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培养和引进新型城镇化专业人才。通过人才引进、挂职交流、项目合作等方式培育和引进一批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强对新型城镇化职能部门特别是基层人员的专业培训,把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

第四节 深化宣传引导

加强引导、创新宣传方式,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继续挖掘和推广相关城镇高质量发展、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先进做法,引导相关媒体持续报道本地做法和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第五节 实施督查考评

加强评估考核。要对各有关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评估、半年一督导,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目标绩效考核和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切实领会目标任务,周密制定评估考核办法。通过分解目标、量化任务、规定进度来逐级严考核,层层抓落实。加强社会监督。强化社会管理意识,建立规划目标任务社会监督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规划项目的民主决策水平。通过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参政议政,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完成规划目标任务打好坚实基础。

    附表:都匀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项目谋划表

 

〖名词解释〗

1.四铁、三高、两快:指贵广高铁、贵南高铁、黔桂铁路、瓮马铁路等4条铁路,夏蓉高速、兰新高速、都香高速等3条高速,都凯、都独等2条快速干道。

2. 2688城市骨干路网:指规划的都匀中心城区骨架路网“两环、六横、八纵、八射线”。两环:高速环(贵新高速、都香高速)、快速环(毛尖大道东段—归兰山大道—都柳江大道—斗篷山大道—马鞍山大道北段);六横:毛尖大道、绿茵湖大道、青云湖大道、杉木湖大道、清水江大道、都柳江大道;八纵:斗篷山大道、蟒山大道、西山大道、剑江大道、东山大道、马鞍山大道、旗山大道、归兰山大道;八射线:都凯、都惠、都福、都独、都三、都丹、都昌、都墨8条城际快速干道。

3.“三同时”原则:是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管理中,为防止新污染源的出现而实行的一项重要原则。 要求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其中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城市首位度:首位度在一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为了计算简化和易于理解的需要,杰斐逊提出了"两城市指数",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的计算方法:S=P1/P2

5.“一江带两城”:就是以剑江河为灵魂,搬迁黔桂铁路及火车站、打通环城交通干道,搬迁州市行政机关单位,连接都匀老城区与都匀经济开发区,将都匀打造成为100万人口、建成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城市。

6.“两业”不兴、“两人”不足、“两基”不优:指产业不兴、企业不兴;人气不足、人才不足;基础设施不优、基本公共服务不优。

    7.12345”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一个定位、两大行动、三项目标、四条路径、五个支撑”的“12345”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一个定位”,即立足“贵州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定位,以两大行动(城市更新行动、人口聚增行动)为抓手,实现三项目标(“十四五”期末,市域总人口62万人、城区常住人口4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并通过推进城市功能“补短强弱”、推进产业重构、推进城镇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条路径,强化土地保障、资金保障、文化塑造、项目谋划和招商营商五大支撑,从根本上、结构上、长远上重构都匀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镇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优城镇空间布局、做强城市能级,做优城镇品质、做强城镇经济。

8.“一心一轴、一环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体系:一心:都匀市中心城区。一轴:沿墨福-都独快速和210国道形成市域城镇空间拓展的主轴线。一环:沿都香高速围绕都匀市中心城区形成城镇发展副轴,联系毛尖、平浪、墨冲、归兰、匀东各乡镇。多点:以墨冲镇为重点,积极发展平浪、毛尖、归兰、匀东等多个乡镇,促进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

9.都匀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根据都匀市中心城区规划图,实施“疏解中心城区、引导人口东移”的城市发展路径。

10.“一中心、两基地、三组团”的空间格局:一中心:东部新城。明确将东部新城作为示范区“心脏”的定位,汇聚州级行政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五大功能区,以构建区域总部经济中心为目标,重点聚集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集办公、商务、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主城中心区,为专业功能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两基地: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和贵州南部旅游集散基地。三组团:科教新城—大坪工业园组团、洛邦商贸城—洛邦工业园组团、高铁新城—南部现代物流园。 

    11.外连顺畅、内联便捷、服务优质、交产融合外连顺畅。贵南高铁建成投运,骨架路网进一步完善。都匀至凯里、三都等周边县市开通一批城际快速路,对外联系进一步畅通。内联便捷。干线公路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普通国省道与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货站场、旅游景区之间衔接顺畅,城镇过境段交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6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乡镇30分钟上高速公路比例达到100%,确保示范小城镇、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等重要经济节点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半小时以内上高速目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实现县道公路安全设施完善率达到100%,人口聚集度高、经济基础较好的建制村实现通双车道,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形成一批省市级示范乡村和美丽乡村路示范工程。服务优质。综合客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客货运站场布局更加完善。结合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发展,推动公路运输与铁路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的衔接,提升换乘水平和转换效率。市区主城区建有一级客运站、重点乡镇建有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实现乡镇开通公交、出租运输率达到100%,城乡一体化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推进公铁联运物流园区建设,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园区布局的物流中心,有效提升物流集散和服务能力。交产融合。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得到实质性推动,开发一批体现都匀特色的旅游公路,建成服务区域旅游客运的一体化旅游客运中心,将都匀服务区试点打造成为对外展示的靓丽名片。交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组织方式得到有效推广,物流专业化、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


1


汇特通公司音乐

汇特通】【知身边


下一篇:“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我们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上一篇:龙里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网友留言评论(0)
抱歉,暂时还没有人发表评论哦~!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